無前台,無櫃枱...海寧人去新改造政務服務大廳辦事有大變化
海寧市政務服務大廳
重新改造後試營業啦
之前發佈君發佈過
關於新大廳的基本介紹
新大廳地點和業務辦理區域
●地點:
海寧市海洲西路226號(市行政中心3號樓)。
●區域設置:
一樓東區:公安服務區、自助服務區
一樓西區:綜合受理區(收件區)、出件區
二樓東區:企業之家、人才之家
二樓西區:投資之家、中介之家
啓用後正常工作時間
●工作日:週一至週五(法定節假日除外):8:30-11:30;13:30-17:00。
●週六值班服務:8:30-11:30;13:30-17:00。
昨天是試營業第一天
來圍觀一下“用户體驗”吧~
政務服務大廳有哪些新變化?
12月1日,是海寧市政務服務大廳重新改造後試營業的第一天。前來辦理股權變更業務的郭女士發現,在辦事大廳裏,原來傳統的直通型櫃枱式窗口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工作人員全程坐在辦事羣眾旁邊,一對一協助的場景。
“沒有了櫃枱的物理隔離,與工作人員肩並肩坐着,看着整個辦理過程,距離拉近了,相互溝通也更方便了。”郭女士為這樣親切的服務點贊。
政務服務大廳作為政府服務羣眾和企業的重要窗口,是羣眾體驗政府改革效率的前沿陣地,也是企業感知改革措施落地的末端神經。今年以來,我市按照“整體智治”的理念,改造政務服務大廳,優化政務服務方式,推出開放式、有温度、智慧化的政務服務新模式,有效增強了羣眾辦事的獲得感、幸福感。
打造“無前台”大廳
提升服務環境
着眼於推動線下線上辦事一體化,市政務數據辦按照“導服—收件—審批—出件”的政務服務鏈條,重構功能板塊。撤銷原先傳統的直通型櫃枱式窗口,轉化為立智能導服區、綜合收件區、審批服務區、出件服務區四大功能區,強化板塊協同、設置醒目標識、合理安排人員,實現精準分流、高效審批、綜合出件。
“我們設置了綜合受理區、公安服務區、自助服務區等等。”工作人員告訴發佈君,不僅如此,還有企業之家、人才之家、投資之家、中介之家四大特色專區,為企業、人才提供綜合服務等等。
據統計,改革後,收件崗由原來的105個減少至55個,壓縮了47.6%;收件人員由原來的105人減少至51人,精簡了51.4%。
崗位精簡、人員精簡,這也意味着辦事羣眾只需提交一次申請,相關經辦部門“並聯辦公”,遇到問題直接處理、修正、實時反饋,大大提高了審批效率。就拿不動產登記業務為例,我市梳理各部門業務需求,彙總提煉部門間實用高效的購房合同精簡電子版本並以不動產商事登記區塊為試點,探索研究政務服務辦事“一表通”,打造一個表單管到底的政務服務中心。
從“面對面”到“肩並肩”幫辦
創新服務方式
從“面對面”窗口受理到“肩並肩”幫辦服務,看似前台形式的一個小變化,背後卻藴含着政府服務理念的大變革。
以往“面對面”辦事過程中,羣眾常常會遇到填表時看到專業名詞不知道填什麼,網辦的操作中下一步不知道點哪裏,感覺辦事人員距離遠,服務體驗感太差等問題。現在,受理人員從櫃枱內走到櫃枱外,從“面對面”到“肩並肩”,解決羣眾困擾。
小宋是海寧一企業的員工,受公司負責人委託,來辦理營業執照變更。他告訴發佈君,以前隔着櫃枱和工作人員溝通,難免交流不暢,現在,“無前台”的辦理模式讓我們可以在一旁觀看每一步操作過程,同時,“無障礙”交流也讓一件事情辦下來更加輕鬆,更高效。
據悉,目前海寧市政務服務中心在綜合受理區設立25個工位,主要涉及不動產登記、税務、公積金等無差別全科受理事項。然而這樣的變化對工作人員的業務能力也有了更高要求。市政務數據辦總工程師範捷説,他們對於受理人員會定期開展培訓,特別是對於高頻事項的答疑、材料審核、系統錄入等流程進行重點培訓,做到羣眾“進一門、取一號、找一人、辦成事。”
建設智慧大廳
加強數字賦能
現在我們都知道,無論去任何地方辦事,取號都是首要“任務”,那如何能更便捷智能?我市通過對接政務服務2.0取叫號系統,完成取叫號信息、事項目錄配置,辦事羣眾可通過“浙裏辦”APP取號,通過大廳綜合屏實時查看叫號信息;也可通過手機出示“雲證通”中的二維碼,窗口即可掃碼“無感智辦”,實現 “碼上辦事”。
可以説,我市藉助“互聯網+”、大數據、人臉識別等現代科技手段,在審批服務全鏈條推進智慧化應用,實現資源優化配置,提升智慧辦事水平。在現場,發佈君發現自助辦理區也十分熱門,這裏提供了從收件到出件的24小時全鏈條自助服務,羣眾們可利用綜合自助服務終端、高拍儀、身份證讀卡器等設備,自主完成事項網上申報等內容,大夥都説,這樣操作方便,也減去了不少以往等待的時間。
精益求精,方能更上一層樓。“通過打造‘無前台、肩並肩’的服務新模式,我們希望有更多羣眾切實享受到改革帶來的紅利,同時也能倒逼我們政府職能部門辦事流程更加依法規範、系統標準。”範捷這樣告訴發佈君。
海寧市傳媒中心記者:方天意
拍攝:楊立超
通訊員:範捷
本期編輯:俞佳婧